国旗下演讲——知足常乐,贪念,不要太重
时间:2018-04-02 10:18 发布者:admin
敬爱的教员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知足常乐,贪念,不要太重》。
知足与贪心是人类天生的敌人,一个长期不满于现状的人,不可能会有幸福。贪心不足蛇吞象,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欲望膨胀,似乎永远没有停止的一天。这也是为什么,日子越过越好,人们却感觉不到快乐。
有一个叫比尔的少年十分崇尚军队生活,期待有一天自己能穿上军装。因此,大学毕业后,他心血澎湃地应征入伍,并被派遣到美国海军第七战队第五特遣队。
加州的阳光和海滩十分迷人,这让初次来到这个地方得比尔沉浸其中,觉得这里是一个天堂。
不过,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年轻的比尔不得不按照部队的命令前往沙漠地区,接受严格的野外生存训练,这让比尔又失落又兴奋,失落是因为他还没有看够加州的美景,尝够加州的美食。当然他也很兴奋,因为部队训练的地方,正是他做梦都想去的沙漠,比尔从小就喜欢沙漠,觉得沙漠很壮观。
就这样,比尔跟随大部队上路了。
刚开始几天,他还因为初次体验沙漠的广阔而喜悦无比,但这种感觉随着严酷的训练很快就消失了。他感觉到更多的是训练课的苦与累,再也没有心思去欣赏眼前的风景。
一天比尔照例进行耐力课程训练,他安静地躺在自己挖的沙窝里忍受阳光的直射。
他渴望找一个人聊聊天,但军官早就安排好了,把士兵的间隔定在40米之远,充分考验士兵的耐力;可怜的比尔打算睡一会儿,不过想到军官说的沙漠毒蛇和沙尘暴随时会带来致命一击,心里一慌,只好重新打起精神。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比尔感觉自己仅剩的那点自信和坚强也被黄沙一点一点榨干。很多时候,他都想逃离这里,回到鸟语花香的家乡。
于是,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希望父亲利用他在部队的关系,帮助自己调离沙漠。信投递好后,比尔每分每秒都在等待着父亲的回信。
一周后,父亲终于回了一封信。父亲在信中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个囚犯关在了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囚禁他们的囚室十分狭窄,唯一连通外界的地方,是囚室一扇不到一尺的窗口。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两人每天都会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
年长的那个人总是喜欢看外面的天空,心情愉悦地看鸟儿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另一个中年男子对此感到意外,他丝毫不在乎外面的天空,内心焦躁的他永远只关注不远处的高墙何时才会倒塌。
日子一久,两人的境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年长的那位等到了世界大战结束,重获自由,而另一位则因忧郁惨死狱中。
比尔看完父亲的信,仿佛明白了什么。在之后的训练中他再也不为漫天的黄沙和长时间的训练感到苦闷或者焦躁,反而乐在其中。没过多久,他受到了训练官的赏识和提携。
知足常乐,一个人倘若不懂得知足,那么便不会快乐,比尔贪心,远在家乡的安逸,想要放弃当下的磨炼,使他终日忧心忡忡。后来,父亲的故事告诉他要学会知足,才会发现生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一定能够挺过去,于是比尔收获了不一样的心情和人生。